微动态丨在“明珠”的展厅里,看风景看植物“重返自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以“重返自然”为主题的国际艺术群展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向公众开放,展览吸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艺术家参加,展出具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100余件。艺术家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人生阅历和艺术探索轨迹,呈现出方法与语言丰富的创作面貌。此次展览分为“人与风景”“行旅”“绘事”“问与探”四个篇章,呈现的作品有对自然母题个人化的艺术再现与创造及对环境议题的深刻追问与反思。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认为:“此刻,不止于艺术领域,各行各业的人都重新感受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渴望与关切,我们也从自然中照见自我与社会,不断获得慰藉、灵感、赞叹、惊醒、启迪……”
尤其在以“行旅”为名的第二篇章,借自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的“行旅图”,壮阔山水中的绰绰人影总让人浮想联翩。该篇章并置4位艺术家的11组作品——他们不断提问、探索、行动、创造的视觉成果。骆丹走遍中国西部,用镜头记录下辽阔苍凉、看似无人却处处留有人的痕迹的“无人之境”。陈萧伊以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聚焦切口,尝试通过更宽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影像扫描”。袁绍珊前往北极圈艺术驻留,以空间为命题,结合影像、摄影等手段进行跨媒介创作,探讨非场所、公共空间、都巿废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王璜生自2020年以来对于“生命”的深入体验与重新思考,唤醒了当年珠江溯源采集的植物标本的生命及情感记忆,创作了一系列以植物为元素媒介,探讨时间、过程、成长、生命、情感、记忆等话题的作品。怀揣着不尽相同的追问,这些最终的“行旅”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语言独一无二。
第三篇章“绘事”之名取自《论语·八佾》:“子曰:‘绘事后素。’”这一篇章是整个展览中艺术家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文化背景最丰富的展区。不同艺术家依仗自己的妙笔,捕捉符合内心思绪与情感的自然印象,锤炼语言,堆叠笔触,绘制出专属的自然画卷。
“重返自然”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将举办专题讲座、论坛、工作坊等丰富活动,不仅谈艺术、谈自然,也谈科学、谈哲学,从自然科学、中西方哲学、植物学、人类学、艺术美育等多角度出发,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共谈,推动绿色共识与可行性共建。(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